什么才是真正的酒文化?
在人類文化的漫長歷史進程中,酒已然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,而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征。酒在我國的文化里有著獨特的地位,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,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,也成為了文學、思想的重要載體。
那么,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酒文化呢?每當提起酒文化,很多人所普及的是如何安排座位,如何給領導敬酒,如何碰杯,如何說話等等。這些酒桌文化充斥于我們的耳畔。但是,如果我們的酒文化只是這樣,那實在是令人感到悲哀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同探討,什么才是真正的酒文化。
一是釀造文化
白酒、黃酒、紅酒、啤酒,其釀造歷史可謂源遠流長,且釀造方式皆有所不同。就白酒來說,十二大香型,由于各地氣候、環境、土壤、作物以及技術存在差異,釀造技藝呈現出千姿百態之態,且各有其獨特優勢。在這當中,有著數千年的技藝傳承,更蘊含著數不清的匠人之心。
二是酒風酒俗
從云貴高原至東北平原,自江南水鄉至青藏高原,不同的山河湖澤孕育出各異的酒,其背后的飲酒習俗更是精彩絕倫。北方氣候干燥,冬季漫長,高度酒不但能夠御寒,而且還能夠舒筋活血;南方濕熱又兼濕冷,口味豐富多樣,沿海地區不喜食辣椒,致使白酒的口感偏甜綿;而西南地區喜愛食辣,更傾向濃稠、高度的酒以祛濕保暖。五十六個民族的飲酒習慣絢麗多姿,各種節日的飲酒情形也是花樣繁多。
三是酒中的文化禮儀
酒從最初開始便是我們祖先用以祭祀之物,正如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中所言: 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”。酒乃是祭祀時的必備之品,寄托著我們深深的哀思。在平日的生活當中,無酒不成禮,中華乃禮儀之邦,而酒恰是禮儀的重要承載。
圍繞酒的話題實是不勝枚舉,古時候吃席能夠持續三天之久,時間一長難免有些枯燥,因而酒桌文化順勢而生,敬酒、勸酒便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。延伸至現代,酒桌文化依然頗為盛行。
四是與酒有關的文學藝術
中國歷史上最為出色的詩詞,往往都與酒有著密切的關聯。最為上乘的書法作品,也常常是在酒后揮毫潑墨而成。最為杰出的藝術家,幾乎皆為喜好美酒之人。狂草鼻祖張旭在醉酒后書寫書法技藝超凡,李白、杜甫、蘇軾、白居易皆為鐘情于酒之人,喝過酒之后所創作的詩歌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。酒乃是藝術家的靈感之源,酒文化與文學藝術相互交融、相得益彰。
五是酒背后的歷史傳奇
一部中國史,處處皆飄酒香。酒,常常是歷史事件的推進者,有時亦是歷史轉折點的誘發因素,譬如關羽溫酒斬華雄,項羽擺下鴻門宴,趙匡胤杯酒釋兵權。諸如此類的傳奇歷史故事,真可謂不計其數。酒見證了歷史上眾多重要的時刻,盡管歷史已漸行漸遠,然而白酒依舊流傳千年。通過飲酒,循著酒的香氣去探尋那塵封已久的往昔之事。
六是酒文化中蘊含的中國精神
這是中華酒文化的核心要義與精髓所在,亦是最令中國酒友深感自豪與驕傲之處。在這一杯酒當中,有王羲之曲水流觴的高雅風范,有陶淵明飲酒東籬的超脫淡然,有李白載酒江湖的瀟灑不羈,有秋瑾雕裘換酒的豪邁奔放,更有范仲淹“濁酒一杯家萬里”的家國情懷,有辛棄疾“醉里挑燈看劍”的報國壯志。所有的這一切,均是偉大的中國精神的構成部分。
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,酒對于國人而言,絕非僅僅只是一種尋常的飲品,它更是孕育出了一種名曰感情的真諦。中國的酒,并非飲料這般簡單,而是一種文化。自上而下,自始至終,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,除卻四大發明,便要數酒了。
酒代表著禮節,彰顯著態度。酒文化,實則就是中國的文化。酒文化在中國擁有著極為漫長的發展進程,在數千年的傳承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化。我們不應局限于酒桌文化,實際上關于酒的起源、酒禮習俗等皆為值得探究學習。
如今中國的酒文化已然開始邁向世界,在眾多國家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。豪爽與禮節成為了中國國人在國際上立足的常見現象。勤勞的中國正在影響著世界,促使更多的人接納中國文化、知曉中國文化、弘揚中國文化!中國的文化,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上下五千年,留存了諸多的財富仍有待我們去探尋。所以,我們應當珍視文化,擇取其精華,摒棄其糟粕,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,永傳不衰。
|